中正大學課程大綱
Lifelong Learning and Learning Society終生學習與學習社會
一、課程概述
一、授課老師:胡夢鯨特聘教授
二、教師信箱:adumch1@gmail.com
三、Office Hour:每週三21:00~22:00
四、同步課程:10/1、10/22、11/05、11/19、12/03,星期三晚上19:00~22:00
五、面授課程:四次面授課程均為星期六 (09/13、10/18、11/29、01/10)
六、學分數:3學分
七、課程助教:徐子珺
八、助教信箱:zijunxu4@gmail.com
九、聯絡電話:0965592270
十、線上助理:彭承皓(ccutpdasst@gmail.com)
十一、執行秘書:郭文瑜 / astkwy@ccu.edu.tw/astkwy@gmail.com
十二、科目宗旨:
自1960年代中期以來,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等重要國際組織的推動之下,終生教育逐漸成為一個新的教育典範,並且成為一個指導各國教育發展與改革的新典範。由於終生教育主張教育機會的垂直銜接與回流提供,強調正規、非正規與非正式教育的水平統整與資源整合,超越了學校典範的窠臼,使教育機會能夠合理地分佈在人生的各個階段,使學校以外的各種學習成就可以獲得認可。藉由此修習本課程,學生能了解當代西方社會終生教育典範的形成、發展與實踐歷程,藉以瞭解終生典範如何影響當代教育的發展,並且尋求對我國教育改革與推展終生教育的啟示。

十三、課程簡介:
本科目共有十八個學習單元,第一單元在探討當前學校教育的困境與危機;第二單元至第四單元在分析終生教育思想興起的時代背景與原因、闡釋終生教育典範中的核心觀念及說明終生教育典範下的政治經濟行動;第五單元至第八單元則分別從回流教育、學校教育、 成人教育及高等教育等角度,探討其與終生學習的關係;第十單元至第十三單元則分別探討終生學習中的幾項重要議題,包括:學習如何學習:從學生到終身學習者、終身學習的夥伴關係、網路學習與數位落差、學習型城市,以及中小學教師的終生學習素養等議題;第十四單元至第十八單元則轉向學習社會的探討,包括:學習社會的概念與意涵、學習社會的發展條件、學習社會的評估指標,學習社會的困境與超越、高齡社會與樂齡學習、學習型城市、以及後期生涯規劃等議題。

十四、教學目標:
(一)知識層面:
能正確認識終生學習與學習社會發展的理念。
(二)態度層面:
能重視終生學習的重要性與強化終生學習素養。
(三)技能層面:
能學會終生學習的方法,並實際了解終生學習機構的經營與管理。
(四)行為層面:
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能夠參與社區終身學習機構的活動。

十五、學習者分析:
這門課適合教育職場的教師與行政人員及其他實務工作者。本課程毋須要求具課程領域的相關知識即可修習。

十六、學習方法建議:
每個單元一開始,會有學習進度建議,請按此安排進行課程研讀及學習。學習當中,可多多利用討論區進行同儕學習,透過提問問題,可以讓同學對學習內容多加留意,進而思考問題點,透過思考,本課程的概念會更完整。

十七、修完本課程,建議可進修課程或方向:
學完本科目後,學習者能夠擁有正確的終生學習理念,學會終生學習的方法,具備終生學習的能力,養成終生學習的習慣,這樣才能在學習社會中不斷進步,免於被淘汰,並且幫助學生成長。建議學完本學期科目後,可針對各單元內容主題進一步鑽研或報考成人教育相關系所繼續深造。

十八、修完本課程,可習得能力:
1.建立正確的終生學習的學習理念。
2.建立終生學習的能力。

十九、本課程可以應用在生活或工作上哪些地方:
1.在生活上實際了解終生教育的意涵。
2.以身體力行終生學習。

二十、評量標準:
1.平時成績(學習歷程記錄) 20%
(包含:教材瀏覽時間、瀏覽次數、議題張貼(發言)、議題回應、自我評量、出席率及上課反應)
2.作業 20%
(4次線上作業)
3.期中報告(專題報告)報告30%
4.期末報告(個人終生學習計畫報告)報告30%

二十一、參考書目
1.中華民國成人及終身教育學會主編(2010)。終身學習與學習社會。台北:師大書苑。
2.中華民國成人及終身教育學會主編(2013)。終身學習行動策略。台北:師大書苑。
3.胡夢鯨(1996)。成人教育現代化與專業化,台北:師大書苑。
4.胡夢鯨,鄧進權(1997)。「回流教育與終生學習」,中華民國成人教育學會    主編,回流教育,台北:師大書苑。
5.胡夢鯨(1998)。成人教育學理論與模型-國中補校文科教學的一項質性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6.胡夢鯨(2000)。「終生教育的實踐」,李建興主編,林清江先生教育思想與    實踐,高雄:麗文文化公司。
7.胡夢鯨(2000)。「邁向學習社會過程中的指標建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    育學院主編,新世紀教育的理論與實踐,高雄:麗文文化公司。
8.胡夢鯨(2001)。邁向知識社會的知識生產與核心能力,中華民國成人教育學    會主編,知識社會與成人教育。台北:師大書苑。
9.胡夢鯨(2002)。「學習社會發展的評估指標」,師大教育研究中心主編,教   育改革的未來,台北:高等教育出版公司。
10.胡夢鯨(2002)。終生教育典範的發展與實踐,一版二刷,台北:師大書苑。
11.胡夢鯨(2003)。「全球化變遷下成人教育學研究的方向與省思」,中華民國成人教育學會主編,社會變遷與成人教育,台北:師大書苑。
12.胡夢鯨(2008)。「台灣地區高齡教育的創新模式與發展方向」。文蒐於魏惠娟主編,高齡教育政策與實踐,台北:五南圖書公司。
13.胡夢鯨(2008)。「從全球化觀點論社區大學培育現代公民的發展方向」。文蒐於楊碧雲主編,台北市社區大學十年回顧與前瞻,台北:台北市政府教育出版。
14.胡夢鯨(2009)。「大學競爭力分析:從全球化到高齡化的觀點轉化」。文蒐於中華民國成人及終生教育學會主編,「高齡學習與高等教育」一書。台北市:師大書苑。
15.胡夢鯨(2010)。「成人基本教育與回流教育的創新策略」。文蒐於中華民國成人及終生教育學會主編,「終身學習與學習社會」一書。台北市:師大書苑。
16.胡夢鯨(2011)。新加坡樂齡學習的經驗:台灣樂齡學習的展望。文蒐於胡夢鯨主編,「新加坡樂齡學習:組織與實務」一書。高雄市:麗文文化公司出版。
17.胡夢鯨、王怡分(2008)。「台灣地區人口結構的變遷:X型社會的出現」。文蒐於魏惠娟主編,高齡教育政策與實踐,台北:五南圖書公司。
18.胡夢鯨主編(2014)。日本高齡社會動能。台北市:活石文化公司。
魏惠娟主編(2012)。台灣樂齡學習。台北:五南圖書公司。
19.中華民國社區教育學會、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2012)。學習型城市。台北:師大書苑。
20.楊國賜(2022)。全球劃時代的終身學習。台北:師大書苑。
英文部分
1. Aspin, D. N. (2001).International handbook on lifelong learning. Dordrecht [Netherlands]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2. Buntat, Y., Puteh, N. A., Azeman, S. H., Nasir, A. N. M., Iahad, N., & Aziz, M. A. (2013). The Need of Lifelong Learning towards Learning Community Development in Malaysia.Procedia -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93, 1541-1545.
3. Education at a Glance(2013). OECD. Retrieved form http://http://www.oecd.org/edu/eag2013%20(eng)--FINAL%2020%20June%202013.pdf
4. Escuder-Mollon, P. (2012). Modelling the Impact of Lifelong Learning on Senior Citizens’ Quality of Life.Procedia -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46, 2339-2346.
5. Farmer, L. S. ,& farmer, L. S. (1999). Partmerships for lifelong learning.
Worthington, Ohio:Linworth Pub.
6.Field, J. (2002). Promoting European dimensions in lifelong learning.Leicester :NIACE.
7.Finke W. F. (2000). Lifelong learning in the information age :organizing net-based learning and teaching systems. Buren:Fachbibliothek.
8.Gray F. (2001).Landscapes of learning :lifelong learning in rural communities. Leicester :National Institute of Adult Continuing Education.
9. Holford J. , Jarvis P. ,& Griffin C. (1998).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 on lifelong learning.London :Kogan Page.
10. Kiewra, K. A. ,& Dubois, N. F. (1998). Learning to learn:making the transition from student to lifelong learner. Boston:Allyn and Bacon.
11. Longworth N. (1999). Making lifelong learning work :learning cities for a learning century.London:Kogan Page.
12. Naimpally, A., .Ramachandran, H ,. Smith, Caroline. (2012). Lifelong Learning for Engineers and Scientists in the Information Age. USA: Elsevier.
13.Williamson, B. (1998).Lifeworlds and learning:essays in the theory, philosophy and practice of lifelong learning. Leicester:NIACE.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不得非法影印教師指定之教科書籍)
二、課程大綱說明文件114-01終生學習與學習社會 課程大綱.doc
114-1_課程說明書.docx
三、教材編選
四、教學教法
五、評量工具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不得非法影印教師指定之教科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