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正大學課程大綱
Exploring the Psychology of Human Interactions人際互動心理學探索
一、課程概述
人無法脫離社會真實而孤立,人際互動是我們與人類社會建立的重要基石。而對時值剛成年的大學生來說,正符應人類發展心理學家Erikson所認為的,成人前期的發展任務,乃是一為建立個人職業生涯、追求終身親密伴佀以組成家庭,而積極準備的發展階段,是個人生活領域逐漸由家庭與學校步入社會與世界接軌的重要關鍵時期。是以,對大學生而言,不管其活動領域是在學校、家庭、社區、職場、社會乃至兩性間的互動,都離不開人際關係的建立與維持,而此些終須由人際互動加以構築。
然而,不論是實務經驗或理論研究報告,可以發現大學生普遍都有人際互動層面的困擾,包括難以和別人愉快相處、沒有知心朋友、缺乏必要的社交溝通技巧、缺乏自信、個性內向、過分委曲求全、情緒管理、交友機會等,以及由此引起的孤單、苦悶、缺少支持系統和關愛等痛苦感受。而造成其困擾的對象則以同儕關係包括同學、朋友與男女朋友為主,再深究造成困擾原因,則以互動不良為主要因素。因以,多數大學生反應學校應加強學生的人際關係輔導。由此可知,此世代的大學生,他們多數不知如何與人建立更加良善的關係,更缺乏有效的溝通技巧,使得即使面臨瀕臨破滅的人關係卻仍無能為力、惶惶不知所措。此正照映出接受高等教育的他們,正逐漸累積豐富的專業知識與技術,為邁向成人世界而摩拳擦掌的同時,在人際互動中卻因自信不足而退縮封閉。他們有足夠的理論技術的專業知識支撐,卻無法實踐應用於其所生存世界,創造出更美好的生活未來。他們是「知識的巨人,感情的侏儒」的一代。
一般以人際關係與溝通為名出版的書籍或課程設計,多著重在知識性說明與技巧性演練,缺乏人類心理運作方式的深入探討,使得多數學生對人際關係與溝通是知其然,但不知所以然。徒有應對技巧但卻不明其究,難以加以推演運用。而植基於心理學的社會心理學,主要探討個人行為與社會如何相互影響,尤其是個人思想、感受與行為如何受到旁人所影響,其所涉及的議題與人際關係領域多所重疊。
是以,本課程植基於此種歷史背景,嘗試結合人際關係與溝通以及社會心理學兩大領域相關研究,以人際互動相關議題為探討主題,社會心理學為深究核心,冀望透過循序漸近地介紹與講解,協助學生對人際互動心理與行為的有所認識,進而能同理他人處境,減少人際衝突與誤會的產生,也讓學生瞭解自身心理狀態與行為反應所為何來。透過課程中的各項課程活動的實務演練、分享與回饋,一方面進行自我人際知覺與反省,二方面建立良好的人際溝通網絡。最後,能將所學實際運用於日常生活中,創造良好人際互動網絡。
二、課程大綱說明文件114-1人際互動心理學探索課程大綱.docx
三、教材編選
四、教學教法
五、評量工具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不得非法影印教師指定之教科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