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正大學課程大綱
College Chinese: Selected Readings of Classical Poetry by Taiwanese Poets from the Japanese Colonial大學國文:日治時期臺灣古典詩人作品選讀
一、課程概述
一八九五年後隨著日本殖民政權而來的現代性,使臺灣逐漸成為現代社會,這樣的現代性並非臺灣自主意願的選擇,而是因應日本政府殖民而產生,是一種「強行轉嫁移植」的現代性,也因此產生「現代」與「傳統」的衝撞。我們不禁要問:面對現代,人們的態度對於傳統是否只能選擇捐棄?現代之到來,是否意味著傳統文化就要消失?

馬丁‧歐布萊恩(Martin O’Brien)曾就紀登斯(Anthony Giddens)對於傳統與現代的問題提出以下的見解:「現代的世界並沒有帶來傳統的消滅,而是賦予傳統新的地位和環境,成為決策的可供選擇的替代基礎、成為知識、價值觀和道德的可供選擇的替代來源。如果我們曾經生活在傳統的世界上,那麼今天,我們則生活在由種種傳統所共同構築的世界中。」由此可見,面對現代性的衝擊,傳統仍然有其價值,而且能夠具有新的地位和環境,成為一種新的替代根柢,而其所謂的「構築的世界」無疑就是傳統與現代所融合而成。

  本課程旨在進一步深化此論點,探討日治時期的古典詩人如何透過作品回應現代性所帶來的種種變遷。此外,選讀的詩歌將以日治時期三大詩社——櫟社、瀛社、南社——為核心,精選其中代表性作品。同時,為呼應中正大學位於嘉義的地域特色,本課程亦將選讀嘉社詩人的作品。相較於日治時期三大詩社而言,嘉社較為後起,其主要串聯舊臺南市(指舊臺南縣)、嘉義縣市、雲林縣等十數個古典詩社,維繫相當不易。因此,亦將著重分析其運作與活動,呈現當地詩壇的獨特風貌,引領學生更深入地瞭解嘉義在地的人文歷史。
二、課程大綱說明文件114-1大學國文:日治時期臺灣古典詩人作品選讀_劉庭彰.docx
三、教材編選
四、教學教法
五、評量工具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不得非法影印教師指定之教科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