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正大學課程大綱
課程名稱(中文): 電磁科技導論 開課單位: 電機工程學系(Department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課程名稱(英文) Introduction to Electromagnetic Technology 課程代碼 4153918_01
授課教師: 湯敬文 學分數 3
必/選修 選修 開課年級 大三
先修科目或先備能力:
電磁學(一)
課程概述:
本課程由基礎的電磁物理出發,,再以系統使用者的角度及眼光去了解電磁系統元件。最後,以實際電磁系統的例子幫助學生了解現今電磁科技的發展以及挑戰。
學習目標:
1. 讓學生認識電磁波以及了解電磁科技在生活中的應用
教科書:
書名:Microwave Engineering, 4th ed.
作者:David M. Pozar
出版社:John Wiley & Sons
出版年:2012

課程大綱 分配時數 核心能力 備註
單元主題 內容綱要 講授 示範 隨堂作業 其他
國際基本單位
長度、質量、時間、電流、溫度、物量、光強度
3 1.11.21.32.12.23.13.24.14.24.34.4
Nikola Tesla
現代電磁之父
3 1.11.21.32.12.23.13.24.14.24.34.4
人造太陽
交流發電機、清潔能源
3 1.11.21.32.12.23.13.24.14.24.34.4
屏蔽效應
靜電屏蔽、避雷
3 1.11.21.32.12.23.13.24.14.24.34.4
電磁波的發射與接收
電磁場與電磁波、訊號的產生與發射
3 1.11.21.32.12.23.13.24.14.24.34.4
微波爐和電磁爐
微波爐原理、電磁爐原理
3 1.11.21.32.12.23.13.24.14.24.34.4
定位與導航
定位的原理與各國系統
3 1.11.21.32.12.23.13.24.14.24.34.4
電磁波的分類與傳播
頻譜種類、電磁波的傳遞方式
3 1.11.21.32.12.23.13.24.14.24.34.4
電動車與電池
電池的種類
3 1.11.21.32.12.23.13.24.14.24.34.4
天線基礎概述
天線基本理論
3 1.11.21.32.12.23.13.24.14.24.34.4
分貝及其應用
分貝的定義方式
3 1.11.21.32.12.23.13.24.14.24.34.4
功率及其應用
功率的定義方式
3 1.11.21.32.12.23.13.24.14.24.34.4
中美貿易戰爭與通訊行業的關係
通訊的戰略意義
3 1.11.21.32.12.23.13.24.14.24.34.4

教育目標
1.傳授學生電機工程相關知識,配合各種實驗的進行,達到理論與實務相結合之目的。
2.訓練學生具有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3.訓練學生良好的溝通技巧,並培養分工合作發揮團隊力量的能力。
4.培養學生瞭解國內外相關產業之現狀與需求,並理解專業倫理及社會責任。

核心能力
1.1.瞭解電機工程基礎知識。
1.2.培養電機工程實作能力。
1.3.訓練技術報告寫作與簡報的能力。
2.1.培養分析問題的能力。
2.2.培養善用資源以解決問題的能力。
3.1.培養溝通與表達的能力。
3.2.訓練運用個人專長,與他人合作完成專案計畫。
4.1.瞭解國內外相關產業現況。
4.2.理解工程倫理及社會責任。
4.3.培養良好的資訊能力。
4.4.培養科技英文能力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不得非法影印教師指定之教科書籍

教學要點概述:
1. 教材編選(可複選):自編簡報(ppt)教科書作者提供
2. 教學方法(可複選):講述板書講述
3. 評量工具(可複選):上課點名 25.00%, 隨堂測驗0%, 隨堂作業70.00%, 程式實作0%, 實習報告0%,
                       專案報告0%, 期中考0%, 期末考0%, 期末報告0%, 其他5.00%,
4. 教學資源:課程網站 教材電子檔供下載 實習網站
5. 教學相關配合事項:

課程目標與教育核心能力相關性        
請勾選:1.11.21.32.12.23.13.24.14.24.34.4
1.1 瞭解電機工程基礎知識。()
為何有關:
電機基礎知識
達成指標:
能完成資料收集
評量工具(可複選):
能完成報告撰寫
1.3 訓練技術報告寫作與簡報的能力。()
為何有關:
電機基礎能力
達成指標:
能完成資料收集
評量工具(可複選):
能完成報告撰寫
2.1 培養分析問題的能力。()
為何有關:
透過實例解說
達成指標:
可以讓學生學到將一個系統拆解成小系統的解決問題的步驟
評量工具(可複選):
報告撰寫
2.2 培養善用資源以解決問題的能力。()
為何有關:
本課程希望能培養學生運用現有知識以解決問題的能力
達成指標:
學生將會反覆運用前半段課程中學到的知識去解決所面對的技術問題
評量工具(可複選):
報告撰寫
3.1 培養溝通與表達的能力。()
為何有關:
期末專題預計是採分組進行,因此團隊合作,溝通表達的能力皆可提升
達成指標:
溝通表達的能力是否有提升
評量工具(可複選):
透過期末專題評比
4.1 瞭解國內外相關產業現況。()
為何有關:
課程後半段將以現有產業現況為主
達成指標:
提升產業知識
評量工具(可複選):
心得報告
4.2 理解工程倫理及社會責任。()
為何有關:
增加社會責任
達成指標:
培養工程倫理
評量工具(可複選):
透過期末專題評比
4.3 培養良好的資訊能力。()
為何有關:
期末專題的要求是要求學生從初始想法開始,再透過網路找尋適合實現系統的元件,最後再估計系統實現後的成本、效能
達成指標:
陪養出良好的資訊搜尋能力
評量工具(可複選):
透過期末專題評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