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正大學課程大綱
課程名稱(中文): 通訊原理 開課單位: 電機工程學系(Department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課程名稱(英文) Principles of Communications 課程代碼 4153203_01
授課教師: 劉宗憲 學分數 3
必/選修 選修 開課年級 大學部三年級
先修科目或先備能力:
The necessary background that has been assumed includes calculus, linear algebra, basic electronic circuits, linear system theory, and probability and random variables.
課程概述:
This course is intended as a senior level undergraduate course on communication systems for Electrical Engineering majors. Its primary objective is to introduce the basic techniques used in modern communication systems and to provide fundamental tools and methodologies used in the analysis and design of these systems. Although the textbook is mainly written as an undergraduate level textbook, it can be useful to the practicing engineer, or as a self-study tool.
學習目標:
1. 讓學生了解通訊原理的基本介紹。
2. 讓學生了解信號與線性系統分析。
3. 讓學生了解線性調變技術。
4. 讓學生了解角度調變和多工。
教科書:
R. E. Ziemer and W. H. Tranter, Principles of Communications: Systems, Modulation, and Noise. 7th Ed., John Wiley & Sons, Inc., 2014.

課程大綱 分配時數 核心能力 備註
單元主題 內容綱要 講授 示範 隨堂作業 其他
Chapter 1 Introduction
1. The Block Diagram of a Communication System
2. Channel Characteristics
3. Summary of Systems-Analysis Techniques
4. Probabilistic Approaches to System Optimization
1.11.21.32.12.23.13.24.14.24.34.4
Chapter 2 Signal and Linear System Analysis
1. Signal Models
2. Signal Classifications
3. Fourier Series
4. The Fourier Transform
5. Power Spectral Density and Correlation
6. Signals and Linear Systems
7. Sampling Theory
8. The Hilbert Transform
1.11.21.32.12.23.13.24.14.24.34.4
Chapter 3 Linear Modulation Techniques
1. Double-Sideband Modulation
2. Amplitude Modulation (AM)
3. Single-Sideband (SSB) Modulation
4. Vestigial-Sideband (VSB) Modulation
5. Frequency Translation and Mixing
6. Interference in Linear Modulation
7. Pulse Amplitude Modulation--PAM
8. Digital Pulse Modulation
1.11.21.32.12.23.13.24.14.24.34.4
Chapter 4 Angle Modulation and Multiplexing
1. Phase and Frequency Modulation Defined
2. Demodulation of Angle-Modulated Signals
3. Interference in Angle Modulation
4. Analog Pulse Modulation
5. Multiplexing
1.11.21.32.12.23.13.24.14.24.34.4

教育目標
1.傳授學生電機工程相關知識,配合各種實驗的進行,達到理論與實務相結合之目的。
2.訓練學生具有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3.訓練學生良好的溝通技巧,並培養分工合作發揮團隊力量的能力。
4.培養學生瞭解國內外相關產業之現狀與需求,並理解專業倫理及社會責任。

核心能力
1.1.瞭解電機工程基礎知識。
1.2.培養電機工程實作能力。
1.3.訓練技術報告寫作與簡報的能力。
2.1.培養分析問題的能力。
2.2.培養善用資源以解決問題的能力。
3.1.培養溝通與表達的能力。
3.2.訓練運用個人專長,與他人合作完成專案計畫。
4.1.瞭解國內外相關產業現況。
4.2.理解工程倫理及社會責任。
4.3.培養良好的資訊能力。
4.4.培養科技英文能力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不得非法影印教師指定之教科書籍

教學要點概述:
1. 教材編選(可複選):自編簡報(ppt)教科書作者提供
2. 教學方法(可複選):講述板書講述
3. 評量工具(可複選):上課點名 0%, 隨堂測驗0%, 隨堂作業0%, 程式實作0%, 實習報告0%,
                       專案報告0%, 期中考50.00%, 期末考50.00%, 期末報告0%, 其他0%,
4. 教學資源:課程網站 教材電子檔供下載 實習網站
5. 教學相關配合事項:

課程目標與教育核心能力相關性        
請勾選:1.11.21.32.12.23.13.24.14.24.34.4
1.1 瞭解電機工程基礎知識。()
為何有關:
這門課程是通訊原理。通訊可看成是電機工程的一個分支領域,所以修習完這門課之後,可以了解電機工程的基礎知識。
達成指標:
了解本課程中,4個單元主題的內容。
評量工具(可複選):
以期中考、期末考的方式來進行評量。可以由最後學期的總成績,看出學生學習的效果。
2.1 培養分析問題的能力。()
為何有關:
在本課程中我們會介紹類比通訊的基礎知識,以及系統的模型。在這樣的介紹下,就可以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達成指標:
了解類比通訊系統中,如何建立系統模型,以及從時域和頻域分析訊號的特性。
評量工具(可複選):
以期中考、期末考的方式來進行評量。可以由最後學期的總成績,看出學生學習的效果。
2.2 培養善用資源以解決問題的能力。()
為何有關:
在學生有了分析問題的能力後,我們接著就會教導學生如何來解決問題。
達成指標:
在理論方面,能夠運用既有的數學工具,包括微積分、機率、傅立葉級數、傅立葉轉換、線性代數、線性系統理論,來解決類比通訊系統的問題。 在實作方面,能夠運用電子電路學和MATLAB來解決類比通訊系統的問題。
評量工具(可複選):
以期中考、期末考的方式來進行評量。可以由最後學期的總成績,看出學生學習的效果。
4.3 培養良好的資訊能力。()
為何有關:
在本課程中,通訊系統的模擬需要使用到MATLAB。它是一套功能強大的電腦軟體,特別適合進行向量和矩陣的運算,並且有現成的通訊工具箱可供使用。學生在學習這套軟體的過程中,就可以培養良好的資訊能力。
達成指標:
了解MATLAB的語法以及操作方式。
評量工具(可複選):
以期中考、期末考的方式來進行評量。可以由最後學期的總成績,看出學生學習的效果。
4.4 培養科技英文能力()
為何有關:
本課程的所有教材都是用英文撰寫而成,包括教科書、投影片、板書講述內容、期中考及期末考的題目與解答。因此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就能夠培養科技英文的能力。
達成指標:
充份了解各項英文教材的內容。
評量工具(可複選):
以期中考、期末考的方式來進行評量。可以由最後學期的總成績,看出學生學習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