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U Course Syllabus
Local Experience, Narrative Application and Digitization: Local Knowledge and In-Depth Report地方體驗、敘事應用與數位化—地方知識與深度報導
一、Course Introduction
本課程提出「地方知識的數位化整合」概念,以地方知識與「臺灣原住民族誌」深度報導為主要教學目標。是以將聚焦「排灣群(排灣、魯凱、卑南)」民族誌專題,試圖透過田野調查、文獻檢索、數位平台、課堂互動,積澱對原住民族的深入了解,強化挖掘地方問題的觀察力,建立大數據的人文分析能力,並以邏輯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案,透過檔案的解讀來創造多元脈絡的故事開發,能將議題直接落實到文字、影音製作與數位化,以深度報導、紀錄片拍攝、影像傳播作為再現工具。
「民族誌專題」有其好處―具脈絡化和全面性,將能使學生尋找開闊、多元的角度,更了解嘉義的地方特質、文化蘊含,從議題擇定、創意發想、展開調訪、故事發展、寫作、攝影,到紀錄片拍攝,在影像傳播的方法基礎上,表述深刻的思維,追溯過去,記錄現在,瞻望未來,而數位檔案的參與建置過程,也可增進未來數位人文之發展。
在地方知識的蒐集上,本課程就飲食、衣飾、家屋、慶典、工藝、樂舞等六大主題,取擇有趣味、有意義、有價值的素材,加以運用,自身亦形構為一動態生成史,並期望帶動臺灣原住民族文化資產的蓬勃發展。
本課程採共授教學,亦邀請業師進行講座。並有移地教學的交通補助,課程委由博士級教學助理、行政助理等襄助。江寶釵教授負責講述地方知識與文化創意相關議題,並帶領學生進行地方知識調查、議題選定、創意發想、腳本構思、網路社群經營;童信智助理教授則負責講授原住民族誌、深度訪談、報導文學、紀錄片類型觀摩與拍攝等教務。
課程特色:
1. 無邊界教學,含差旅補助。
2. 採彈性授課方式進行,以計畫導向為主。
3. 業師親臨指導,提高作品完成度。
4. 青銀兩位教師共授。
5. 課程進行有教學助理、行政助理協助。
6. 期末作品產出,增加職涯的競爭力。
7. 修課人數上限:教室容納-26人。
二、Document of syllabus114-1地方體驗、敘事應用與數位化—地方知識與深度報導 - 台文創應所台文所.pdf
三、教材編選
四、教學教法
五、評量工具
Please respect to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do not photocopy the textbooks which assigned by professo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