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正大學課程大綱
History of the Sung Dynasty (II)宋史(二)
一、課程概述
教學目標:
講授宋代的歷史大事與基本課題,並介紹相關代表性的史料、專書、論文,以期學生具備基礎的宋史研究能力。

教學大綱:
以專題講次來授課,先瞭解政治制度層面,再探討社會經濟文化層面,因而規劃:(1)史料與研究概況、(2)兩宋的時代特性、(3)宋的開國與強幹弱枝政策、(4)北亞的新局勢、(5)慶曆革新、王安石變法與新舊黨爭、(6)聯金滅遼到靖康之變、(7)風雨飄搖的南宋初年、(8)南宋中期的內政、(9)聯蒙滅金到南宋亡國、(10)政治制度、(11)經濟發展、(12)社會與風俗、(13)學術思想等十三個講次,上學期講授(1)到(7)講,下學期講授(8)到(13)講。其次,史料研讀以《宋史紀事本末》、《國史舊聞》為主,並配合投影片與影視教學,放影discovery<近世的東亞>錄影帶。作業部分,上學期交論文摘要5篇或書評,下學期則交論文報告。
(1) 史料與研究概況
(2) 兩宋的時代特性:政治、經濟、社會、學術思想、科技;對照中古晚期的歐洲。
(3) 宋的開國與強幹弱枝政策:「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先南後北的統一政策、「強幹弱枝」的中央集權體制、文人政治與君尊臣卑、「杯酒釋兵權」與禁軍、募兵與冗兵現象;「燭光斧影」。
(4) 北亞的新形勢:契丹遼的強大、高梁河及歧溝關二役、汴京形勢的脆弱、澶淵之盟之遼宋關係的意涵、黨項夏的崛起。
(5) 慶曆革新、王安石變法與新舊黨爭:窘困的財用、慶曆革新、王安石變法的目的及內容、新舊黨人敵視的原因、變法的評論、哲宗朝的黨爭、徽宗朝的黨爭。
(6) 聯金滅遼到靖康之變:女真金的興起、聯金滅遼、靖康之變。
(7) 風雨飄搖的南宋初年:張楚政權、和戰不定、高宗海上避難、苗劉兵變、黃天蕩之役、酈瓊兵變、劉齊政權、殺岳與紹興和議。
(8) 南宋中期的內政:背海立國的形勢、采石之役與興隆北伐、擴大發行紙鈔、三位太上皇的處境、寧宗之立、韓侂冑專政與慶元黨禁、開禧北伐與玉津園政變、史彌遠專政、道學成為儒學正統。
(9) 聯蒙滅金到南宋亡國:蒙古興起與西征、聯蒙滅金、宋蒙四十年戰爭。
(10) 政治制度:形式上的三省制、兵制、強幹弱枝下的地方制度、元豐官制、科舉與教育、士大夫政治、稅制、役法、地方胥吏。
(11) 經濟發展:經濟重心的南移、土地制度與兼併、坊市制的瓦解、大城市的增多、行會的發達、工商生產模式、貨幣經濟與信用制度、早熟稻與經濟作物、海外貿易、走私貿易。
(12) 社會與風俗:社會階層流動、中間領域的興起、園林與公共場所、戶多口少與核心家庭、佃農地位、婦女地位、民變、民間信仰與三教合一。
(13) 學術思想:印刷術發達的意義、理學、俗文學、宋畫、宋詞宋詩、航海技術、農業技術、天文曆法及算學、軍事技術、醫學。
二、課程大綱說明文件宋史一二.doc
三、教材編選
四、教學教法
五、評量工具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不得非法影印教師指定之教科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