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正大學課程大綱
課程名稱(中文): 中華文化概論 開課單位: 文學院學士班(College of Humanities (Undergraduate))
課程名稱(英文) Introduction to Chinese Culture 課程代碼 1011118_01
授課教師: 蘇全正 學分數 2
必/選修 選修 開課年級 1-4
先修科目或先備能力:
課程概述:
本課程主要目的是介紹中華文化的內涵,透過中華民族的起源和文化發展源流及特色的探討,使學生認知中華文化發展的脈絡和文化意涵,並增進對臺灣與世界華人社會的歷史和文化環境、族群互動之理解。
學習目標:
1. 能夠瞭解中華文化的內涵及文化特質。
2. 使具備理解傳統文化的觀察、記錄及問題探討的基本能力,並有助於華語文教學。
3. 能運用中華傳統文化元素、生命禮俗、倫理秩序、道德價值等觀念於生活與學習環境中,進而體認到中華文化的內涵及在世界文明發展上的意義。
教科書:
【西漢】司馬遷,《史記》,臺北市:鼎文出版公司,1980。
編者,《中國通史》,臺北縣:稻鄉出版社,2008。
蘇慧霜,《華人社會與文化:社會風俗篇》,臺北市:新學林出版公司,2008。
劉國平,《華人社會與文化:文化思想篇》,臺北市:新學林出版公司,2008。
劉瑞琳編著,《華人社會與文化》,臺北市:新學林出版公司,2008。
黃苕冠編著,《華人社會與文化講義》,臺北市:新學林出版公司,2009。
賴明德、何淑貞、丁原基、林振興,《華人社會與文化》,臺北市:文鶴出版公司,2009。
陳其南,《臺灣的傳統中國社會》,臺北市:允晨出版社,1987。
陳其南,《家族與社會》,臺北市:聯經出版社,1990。
劉國平主編,《多元文化與公民社會》,臺北縣:揚智文化公司,2009。
何國忠編,《文化記憶與華人社會》,馬來西亞:馬來西亞大學中文研究所,2008。
【美】羅茲‧墨菲著,黃磷譯,《亞洲史》,海口市:海南出版社、三環出版社,2004。
巫樂華,《南洋華僑史話》,天津市:教育出版社,1991。
李亦園等,《東亞華人社會研究》,臺北市:正中書局,1987。
李恩涵,《東南亞華人史》,臺北市:五南圖書公司,2003。
吳元黎等,《海外華人與東南亞的經濟發展》,臺北市:正中書局,1985。
吳劍雄,《海外移民與華人社會》,臺北市:允晨出版社,1993。
曾玲,《越洋再建家園 : 新加坡華人社會文化研究》,南昌市 江西高校出版社,2003。
佛里曼 ( Freedman, Maurice )著,羅伊菲 、 郭振羽譯,《新加坡華人的家庭與婚姻》,臺北市:正中書局,1985。
孫甄陶,《美國華僑史略與美國華僑社會之發展》,臺北市:華僑協會總會,1997。
樓文 ( Loewen, Games W. ) ,《密西西比的華人》,臺北市:正中書局,1985。
吳燕和,《巴布亞新幾內亞華人百年史 1880-1980》,臺北市:正中書局,1985。
許\\\雪姬總策劃:《臺灣歷史辭典》,臺北市:遠流出版社,2004。
黃秀政、張勝彥、吳文星:《臺灣史》,臺北市:五南圖書公司,2002。
張勝彥等編著:《臺灣開發史》,臺北縣: 國立空中大學,1996。
陸國俊,《美洲華僑史話》,臺北市:臺灣商務書局,1994。
楊昭,《朝鮮華僑史》,北京市:中國華僑出版社,1991。
羅晃潮,《日本華僑史》,廣東省: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黃昆章,《澳大利亞華僑史》,廣東省: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黃昆章,《加拿大華僑史》,廣東省: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葛力克 ( Glick, Clarence E. ) ,《夏威夷的華裔移民》,臺北市:正中書局,1985。
陳約翰,《砂撈越華人史》,臺北市:正中書局,1985。
陳靜瑜,《從落葉歸根到落地生根:美國華人社會史論文集》,臺北縣:稻鄉出版社,2003。
陳靜瑜,《紐約曼哈頓華埠 : 一個美國華人社區之個案研究》,臺北縣:稻鄉出版社,2000。
顏清湟,《新馬華人社會史》,北京市:中國華僑出版社,1991。
張妙清,《性別學與婦女研究:華人社會的探索》,臺北縣:稻鄉出版社,1987。

課程大綱 分配時數 核心能力 備註
單元主題 內容綱要 講授 示範 隨堂作業 其他
第一週:緒論
教學目標、方法與其他學期規定。
2
第二週:中華文化的發展源流
中國史前史
2
第三週:中華文化的發展源流
上古篇─制度與禮法
2
第四週:中華文化的發展源流
上古篇─思想與文化
2
第五週:帝制中國與社會秩序
大一統帝國與社會秩序
2
第六週:漢唐文化與變革
政經發展與族群關係
2
第七週:漢唐文化與變革
士風與文教的發展
2
第八週:漢唐文化與變革
儒釋道三教論衡
2
第九週:期中考週
繳交講義閱讀心得至少1000字
2
第十週:新傳統與多元族群發展
科舉取才與佐國治世
2
第十一週:新傳統與多元族群發展
地域社會與城鄉發展
2
第十二週:新傳統與多元族群發展
新的世界秩序與文化融合
2
第十三週:新舊文化交融與鉅變
漢人政權的重建與世界舞台的初踐
2
第十四週:新舊文化交融與鉅變
帝國餘暉與萬國秩序的激盪
2
第十五週:新舊文化交融與鉅變
傳統社會的裂解與文化新生
2
第十六週:鉅變下的兩岸與世界局勢
共產中國與民主臺灣
2
第十七週:臺灣與海外華人社會的發展
臺灣社會與海外華人的文化認同
2
第十八週:期末考週
繳交講義閱讀心得至少1000字及教案一份
2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不得非法影印教師指定之教科書籍

教學要點概述:
1. 教材編選(可複選):自編簡報(ppt)教科書作者提供
2. 教學方法(可複選):講述板書講述
3. 評量工具(可複選):上課點名 18.00%, 隨堂測驗0%, 隨堂作業10.00%, 程式實作0%, 實習報告0%,
                       專案報告0%, 期中考30.00%, 期末考0%, 期末報告40.00%, 其他2.00%,
4. 教學資源:課程網站 教材電子檔供下載 實習網站
5. 教學相關配合事項: 作業成績為講義閱讀心得。期中考為以期中講義閱讀心得。其他為戶外實作和課堂互動表現。

課程目標與教育核心能力相關性        
請勾選: